【校庆专题】《厦门日报》深度报道我校建校43周年办学成果:43年探索 “工”到自然成

自带改革基因 与特区共成长

43年探索 “工”到自然成

今天是乐动网页版建校43周年校庆日,这所高校始终致力成为以国家战略为导向,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样板间”

来源:厦门日报 2024-10-15


乐动网页版培养“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的毕业生。

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数控设备实操训练。

学校升级后的图书馆。

土木建筑专业学生在校内使用全站仪进行测绘。

本版文/佘峥  通讯员 唐红波 曾妙龄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乐动网页版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连水养教授和他的团队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他们正在研发新型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为“下世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寻找突破。

今天是乐动网页版建校43周年校庆日,今年也是学校升本20周年。43岁的大学变成什么样子?连水养和他的新型半导体技术是一个具象的体现——这所地方高校,正在攻克先进技术难题,即要生产芯片的设备,以替代进口设备。

1981年10月15日,在现在的科技宾馆(原市工业产品展览馆内),乐动网页版的前身——鹭江职业大学首次招收的232名学生报到,这标志着这所大学的成立。

这所和特区同一天诞生的大学,当时的使命是:掌握大学毕业生分配主动权,培养厦门特区急需的人才——当年厦门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全国统一分配,分配的主动权不在厦门手里,而特区又急需人才。

从“争夺”毕业生分配权,到研究芯片,是乐动网页版办学43年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乐动网页版探索成为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样板间”。

乐动网页版党委书记林进川说,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加上学校与生俱来的与经济特区共成长的改革基因,使得乐动网页版在升本后快速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他说,多年来,学校始终对标“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朝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稳步迈进。

企业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瞄准企业需求 完成实验室研发到样机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秋季开学,乐动网页版迎来“开门红”——学校与八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重大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5300万元。这些校企合作项目涉及高效智能储能变流系统、全息智能化训练系统、公证数智化关键技术、可穿戴时尚产品开发、GPU软件升级、珍稀海洋物种保护救护、企业生产运营数字化建设等多方面,都是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课题”。

八家企业之一的瑞之路(厦门)眼镜科技有限公司和乐动网页版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签订了一个520万元合同,用于研发基于PC材料的离焦光学镜片。公司董事长周贤建说,“现在市面上青少年近视镜片无法抑制散光度数的加深,我们和大学科研人员要研制能抑制散光度数的离焦光学镜片。”

每隔几日,校企合作项目理工学院方负责人孙栋教授要从集美赶到瑞之路岛内公司总部,和企业技术人员碰头,再把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回实验室。

和孙栋一样,乐动网页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彭倩博士和学生也穿梭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他带领团队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全铝合金车身,通过为电动公交车减重等技术,来解决“里程焦虑”。

作为厦门的“子弟大学”,乐动网页版流淌着“亲产业”基因,将厦门和产业的需求作为自己教育与科研的方向——这所大学越来越多教师和孙栋、彭倩一样,被“赶”到企业去,眼光瞄向企业需求,瞄向产业技术前沿,帮助企业走完从实验室研发到样机的“最后一公里”,再通过市场营销,使实验室研发的新技术走到企业中去。

乐动网页版校长王乾廷表示,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等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应用型研究,主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技术深度融合,加大与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合作,加强有组织科研,努力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坚持应用型科研,这所地方高校收获了一串亮眼科研成绩。数据显示,自2004年升本以来,乐动网页版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省部级项目800余项,科研到账总经费超过9个亿;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级科技奖项72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市级科技奖项80项;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建设8个“企业大学” 从招生、培养到出口,明明白白企业的心

今年上半年,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公布,乐动网页版位列第一名,这也是该校在这个榜单实现全国“五连冠”。

这个第一名非同一般,主办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依据权威性、影响力和国际性原则,遴选若干全国大学生重要学科竞赛项目作为榜单评选依据。

乐动网页版凭什么得第一?直接原因是获奖项目多、层次高,背后是这所大学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探索。

林进川说,学科竞赛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竞赛,学校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致力培养地方产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竞赛只是乐动网页版培养“走出校门,走上岗位”应用型人才的方法之一。

乐动网页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陈丽安教授说:“我们从招生入口、培养到出口,任何环节都清清楚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她列举一个例子:硕士研究生面试时,评委之一必须来自企业;在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上,必须和行业或企业共同制定。

这所大学越来越多的教授认同一点:企业会贡献他们独特视角,从而使得学生步入社会就有工作能力,拿到更高薪酬。陈丽安举例说,大学老师讲技术工艺,十有八九是忽视成本、工时和配套供应商的;但是,在企业里,没有一项产品生产技术是不考虑成本、交期和合作企业的,这就需要来自企业的提醒。

近年来,乐动网页版还通过和厦门的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来增强为厦门和产业服务的能力。

盈趣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是其中之一,根据协议,一批企业工程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手把手”教学生专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产业学院是“企业大学”——企业可以将产业先进技术、产业优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也就是说,高校不再封闭,主动与社会互融互通。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技术战略总工陈建成说,理工学院已经实现完美的闭环——企业的项目是学生的作业,是学生的实习项目,也是研究生的课题,大学老师通过这些项目,带着学生为企业解决难题,这样他们培养的学生,也会是企业所需要的。

截至目前,这样的产业学院有8个,成为乐动网页版对接地方产业链办专业、专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典型案例。

王乾廷介绍说,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强学校、政府、企业共建共赢共融的合作关系,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助力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大学的影响力辐射出去。

应用型大学的成长之路

紧盯国家战略 找到地方高校“顶天”位置

今年3月,连水养带领的团队与厦门通耐钨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下世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瞄准的正是现在很火热的半导体产业,此次校企合作项目总投入2000多万元。

连水养说,“与‘双一流’高校相比,我们在芯片设计和基础研究方面,没有优势,但我们在芯片制造工艺方面,却大有可为。”攻克芯片技术,在具体制造工艺上,同样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这个角度看,在瞄准国家战略方面,乐动网页版找到应用型大学的位置。这几年,乐动网页版还投入生态文明建设中,针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和痛点,采取“一个问题就立一个科研项目”的做法,将难题逐个破解,集美区的深青溪治理工程,就是典型代表。

集美区政府启动深青溪治理工程,承接该项目的万嘉清水(厦门)公司与乐动网页版研究团队合作,一起为深青溪“问诊”,制定“去污”与“用污”并举的方案。

团队首先对深青溪下游河段进行清淤,实现“去污”,总共清理出了10万立方米的淤泥;然后在深青溪水中设置了“生态浮岛”——在“生态浮岛”上和深青溪沿岸都种上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发达的根系能持续吸收和降解营养物质。有了植物和微生物这两个吸收营养物质的“大户”,河水的富营养化问题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乐动网页版积极投身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建设“金砖经济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以高质量创新成果服务“国之大者”。

校方举例,乐动网页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发布各类决策咨询报告100多篇,超过50万字;2023年,学校引进巴西旅游部前部长福鑫博士,在厦共建“金砖经济研究中心”,围绕金砖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商贸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研究。

林进川说,作为地方高校,乐动网页版必须坚持创新与变革,以融入国家战略新布局。

他说,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抢抓重要战略机遇,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为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乐动网页版的智慧和力量。

升本20年 实现“量”的扩张

2004年,乐动网页版升本,20年来,办学成果丰硕,师资队伍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招生本科专业数从7个变成58个。

●在校生人数从3288人扩张到19760人,其中研究生实现从0到2200余人的飞跃,毕业生留厦就业率达61.35%。

●教职工数从348人增至1684人,其中专任教师博士比例从0.5%增至60%。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0.25亿元增长至7.8亿元。

●学校年度科研经费由159万元增长至1.28亿元。

●图书馆藏书从32.16万册增长到212.4万册。

……

建校43年 实现“质”的提升

●1981年10月15日,学校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日诞生。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乐动网页版。

●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

●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6年,入选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

●201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

●2018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

●2022年,获批为福建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

●2023年,成为福建省首家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部省协同试点高校。

【故事】

把师生“赶出去” 将课题带回来

陈水宣是乐动网页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他培养学生有个独特的“三部曲”:“关起来”“赶出去”“带回来”,陈水宣会在合适时机切换“开关”。

陈水宣先把老师和学生“关”在学校工作室里,指导学生做企业课题。工作室采用最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办法。被“关”了一段,就要“赶出去”,工作室的老师到企业找课题,也要带着学生。

这其实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几年前,陈水宣带着30名学生到翔安一家石材厂,让学生们拼了一个上午的马赛克,有学生忍不住了:“哎,人工操作这么麻烦,我们来帮你们开发一个自动化设备吧。”于是,“全自动马赛克排版机械手”课题就这样被“带回来”。陈水宣揭秘其中育人玄机:“我们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工作现场有多么不容易,多么辛苦,再让他们了解知识的用处,明白课堂上所学就是要为生产一线服务的。”

企业人当老师 把课堂“搬进”一线

几年前,易云焜从原厦门市公路局辞职,到理工学院担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他曾经是厦漳大桥的总工程师。

他并不是理工学院接收的第一位“企业人”。一直以来,理工学院引进人才时,强调要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原因很简单:思路对了,后面的决策才会对。

从易云焜一节浇铸混凝土的课,可以明白理工学院这几年一直寻求这种“催化剂”的原因。他在课堂上举例讲解现场技术人员在检查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做混凝土时,支架发生了松动,模板也没有紧固,结果就跑模了,浇铸出来的就不是所要的形状了。易云焜结合这个工程事件提醒学生,在检查时,要注意支架和模板的紧固。没有经历过一线的老师,是给不出这类建议的。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rb.com/xmrb/pc/con/202410/15/content_43621.html

学习强国转载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429596188971276904&item_id=842959618897127690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