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慢就业:是逃避还是理性选择?
来源:光明教育家客户端 2025-01-16
乐动网页版 陈少杰 酒帮帮 许永贤
作为影响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年群体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随着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家长观念的转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不均衡及青年大学生个人就业观的变化,慢就业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选择。慢就业指的是青年大学生毕业后有意或无意推迟就业的现象。青年慢就业是对就业难问题的逃避,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依笔者看来,需要客观理性看待慢就业问题,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就业观。科学应对就业难问题,需发挥高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
青年慢就业现象及产生原因
部分青年大学生毕业后以暂时性的游学、支教及创业考察代替就业,以寻求对人生道路的规划,形成了群体性的慢就业现象。选择慢就业,可能是为了支教、游学等实现个人价值的选择,亦或是为了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有的处于市场观望、为创业做准备阶段,还有的想暂时在家多陪伴父母、享受亲情温暖。当然,也不乏有部分青年为逃避就业压力而主动选择延期就业,并在择业期内无所事事,仅靠“啃老”获得生活保障……
究其原因,从外部因素看,主要包括岗位数量、薪酬待遇、家庭环境、就业政策等方面。一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不多,薪酬待遇不具有吸引力,再加上现阶段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导致青年就业压力大而被迫失业;二是家长对青年人职业选择的尊重,一些家庭物质生活相对宽裕,容许青年子女暂时待业等待就业机遇;三是现阶段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已发生了较大转变,部分青年对就业有较高的自我期待,有的想进一步提升自我,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进修等掌握更多知识技能。总体而言,青年慢就业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以提升自我或为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在择业期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研学、支教、考研等实践,可视为积极慢就业,这是青年面对就业压力作出的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而以逃避就业压力为目标,在择业期内无所事事、随遇而安,可视为消极慢就业,是青年人被迫选择的一种逃避行为。
只有先弄清楚青年慢就业的原因和类型,方能引导青年在慢就业阶段做出理性选择,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要实现青年从积极慢就业过渡到高质量就业,则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努力。
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引导,助力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思政教育等途径,带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就业市场,树立正确就业观。一方面,高校应将就业创业指导纳入立德树人教育规划,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针对性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通识课、公共课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就业创业科学理论知识,并以专业教师指导青年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通过模拟就业、对接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带领其在校期间即接触真实的就业环境,感受就业竞争;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协同育人,将就业创业指导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教师可将社会实际需求、企业发展现状、职业趋势、就业形势等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新变化;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正确价值观等熏陶青年大学生,带领其养成正确的就业观、正视就业难等问题,对个人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
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企业是招聘的主体之一,为应对青年因逃避就业压力而消极慢就业问题,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岗位,消除对青年群体的就业歧视,并逐步改善青年工作条件,为青年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理性看待青年在职场中的优势和劣势,并主动承担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让青年人有机会在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企业应平等对待青年群体的应聘需求,不可因为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学历不高或性别等因素拒绝青年入职,应当为青年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面对青年群体较高的就业期待值,企业应在合理范围内为青年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为青年提供晋升渠道,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其工作热情,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助力企业实现更长远发展。
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完善就业服务落实就业保障。
政府应从青年慢就业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入手,立足青年慢就业新特点、社会就业新形势,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为青年积极慢就业提供价值引导,帮助青年走出消极慢就业困境。加强部门联动,规范青年就业环境。地方政府应加强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合作,针对青年慢就业问题进行调研,并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制定政策文件,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就业指导专项行动;同时,加强就业市场监管,规范企业招聘行为,为青年就业提供良好环境。完善就业服务,保障青年高质量就业。政府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青年提供更广泛的就业信息、更精准的就业指导及更全面的就业心理咨询。借助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相关部门还可利用信息手段、智能系统,深入分析青年慢就业产生根源、预测慢就业发展形势,精准把握和调控就业供需市场,促使青年摆脱消极慢就业困境。
原文链接:https://xst.olomobi.com/#/share-dynamic?dynamicId=1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