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思政网刊发我校思政工作专题文章《构建“两体三翼”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

学工部长话思政 | 乐动网页版学生工作处处长余仕思:构建“两体三翼”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

来源:福建高校思政网 2025-05-15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搭建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经验分享、工作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福建高校思政网”微信公众号推出“学工部长话思政”栏目,邀请全省高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围绕学生工作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互学互鉴、共促共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

构建“两体三翼”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

乐动网页版学生工作处处长 余仕思

乐动网页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地方应用型高校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为主体,领导干部、各类校外导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两体三翼”育人共同体,系统推进“三全育人”显实效,工作成效得到中国教育报、福建省教育工作简报、福建省教育微言公众号等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

《中国教育报》报道乐动网页版“育人共同体”工作成效

一、聚焦“两体三翼”,壮大多元育人“朋友圈”

一是让辅导员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校把“关心、帮助、服务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辅导员日常工作机制,要求辅导员全部入住学生社区,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和走访学生宿舍,配备近20名专职社区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全面覆盖每个楼栋,针对性开展思想引领、社区文化建设、突发事件处置等。建立辅导员“集体备课”制度,聚焦时政热点、思想疑点、工作难点,为学生释疑解惑。2024年以来,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学风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就业指导等各项专题集体备课50余场。

乐动网页版辅导员荣获“福建省最美高校辅导员”、“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是让专业老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完善班主任工作机制,制定实施《班主任管理办法》,明确职责与工作要求;结合“一站式”社区建设,引导专任教师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开展学业辅导、生涯规划等;建立学工和教务系统联动互动机制,定期召开学风推进会,组织开展“学在厦理工•奋进正当时”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2025年以来校内外导师进驻学生社区开展学业帮扶、竞赛指导、理论学习等活动70余场,覆盖学生近10000人次。

“学业导师进社区”系列活动现场

三是让领导干部成为学生成长的“暖心人”。推行“班导师制”,全体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所有新生班级担任“班导师”。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班导师工作开展以来,全体班导师与班级积极互动,累计召开主题班会超过3000次、参加学生活动超2000次、走访公寓宿舍和进课堂超3000次,线上线下交流超万余次,取得良好成效。

校党委书记林进川为学生讲解校史

校长陈小辉参加主题班会

四是让企业导师、校友成为学生成长的“热心人”。创新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邀请优秀校友代表、校企合作企业代表等走进校园、班级、社区担任学生学业和思政导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培训、就业、创业、人生规划等多方面指导与支持。

宏发电声集团黄焕洲总监作《大学的任务》专题讲座

乐动网页版优秀校友、党的二十大代表陈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五是让家长成为学生成长的“安心人”。学校积极探索并建立“家校联动、双向奔赴”的育人格局。要求辅导员每周与不少于两人次学生家长联系;针对学业困难、心理问题、家庭经济特殊等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精准家访;每年为荣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精心制作和寄送喜报,将荣耀与喜悦从校园传递至学生家庭;创新家校互动形式,2012年起学校每年寒暑假坚持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怀家乡的建设变化,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打造独具特色的“体验式思政课”。

亲情作业践行立德树人

为获奖学生寄送国奖喜报

二、依托“三大阵地”,画好协同育人“同心圆”

一是建强课堂教学“主阵地”,打造课堂育人合力。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成立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思政课教指委”。在学生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中明确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作为所有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辅导员深入课堂随课巡课,实行辅导员听课制度,要求辅导员每个月进课堂听课不少于4次,每周至少进课堂一次,每周至少与一位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沟通,推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良性互动。领导干部进课堂听课评课,校领导每学期到课堂听课3次,每门思政课听取不少于1课时,中层干部每学期至少进课堂听课3次,并进行课堂评价。

二是贯通实践育人“大阵地”,凝聚校内外育人合力。打造“1+N”社会实践指导模式,其中“1”指结合学校“服务厦门建设行动年”的总体要求,由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学院团干、辅导员、专业老师、马院老师共同参与指导;“N”则指各二级学院依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以“N”模式自由组建实践团队。领导师生共赴企业访企拓岗,将“访企”变成一次“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校内外导师齐上阵指导学生学习科研。近三年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验、实习实践等的课题占比在85%及以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六联两双”模式,学生同时拥有在校学生和企业预就业员工“双重身份”。校企搭台,“三创导师”助力学生创新实践。学校出台《三创导师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过程中的传帮带作用。

乐动网页版在2024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奖一览

组织师生到企业园区访企拓岗

三是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新阵地”,聚合多元思政育人力量。聚合思政力量下沉学生社区育人。专职辅导员全体入驻学生社区,并配备17名专职社区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全覆盖楼栋。依托学生社区设立“红色驿站”,推动思政课教师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开展理论宣讲。聚合管理力量下沉学生社区育人。建立校院领导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机制,与学生班级、宿舍、党支部“结对子”,在一线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问题,指导学生成长。做好各类生活服务保障,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及时回应并解决社区学生反映诉求。聚合校内外导师下沉学生社区育人。建立健全专业教师进社区的机制,通过导师入驻一站式社区的方式,以活动为牵引,推动专任教师、企业家导师、校友导师、心理咨询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能大师、道德模范等“社会导师”等多元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

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乐动网页版“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成效

2024年12月7日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实地察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

2025年1月7日福建省副省长李兴湖一行到“一站式”学生社区调研

三、建立“三项机制”,唱响共同育人“合奏曲”

一是建立学工系统与教学系统联动机制。学校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和教学会议,学工处、研究生处、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围绕促进教学系统与学工系统的合作、促进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沟通、发挥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等开展讨论,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联合开展学风建设活动,促进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学工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等联合召开深化学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二是搭建“党团班一体化”机制,贯通组织育人路径。注重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班建,突出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团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将党组织、团组织和班级的建设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职能等有机结合,形成党团班工作全面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育人格局,做到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运行机制一体构建、活动主题一体谋划、工作队伍一体培养、育人目标一体实现。

二级学院开展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三是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激发育人主体积极性。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完善校院两级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突出日常工作业绩导向,建立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学院评价和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其作为岗位聘任、发展晋升、评级评优的重要指标,强化激励导向作用。健全班主任管理制度,明确将加强协同育人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职责,建立辅导员与班主任联系机制。同时,将班主任工作考核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校内外导师进社区制度。学校出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的工作方案》,选拔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聘任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行业企业专家、杰出校友、社会贤达担任校友导师、企业导师等,并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载体,加快各类校内外导师下沉学生社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o1jBdfBQtBpto1kOX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