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聚焦我校盛邀家长陪孩子报到

你送,还是不送,我都上大学了

来源:厦门晚报 2015-09-15

■我市高校对家长陪送新生态度截然不同:有的倡导“放手”,有的主动邀请

■有人认为,父母与孩子的分离焦虑症是国际性的,培养独立与表现亲情不可割裂

文/图记者李小庆林依文

这两天,厦门各大高校迎来了开学季,陪着新生一起来报到的“亲友团”,再次成为话题。乐动网页版热情地向家长发出邀请函,请他们和孩子一起跨进大学校门;而有的高校则郑重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陪送理由

家里很多人都想来看看孩子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现象

最庞大的“亲友团”,1人上学9人陪同

来自浙江的陆元愉带来了乐动网页版最庞大的“亲友团”,连她在内一共有10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爸爸的朋友都来了。陆元愉和妈妈、爷爷、奶奶乘坐飞机,她的爸爸则和朋友自驾车来厦门。

陆元愉说,高考后家里就计划要送她上学,但被她拒绝了。她说,当时觉得高校并不赞成家长送孩子上学,如果她像个小孩子一样由父母陪同上学会很没面子。不过,收到乐动网页版的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居然还有一张邀请函,邀请新生的亲朋好友一起来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我非常赞同学校的这种做法,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学校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陆爸爸说,第一次听说大学邀请新生的亲友团陪同上学的。

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宁博是中俄混血,他的妈妈和婶婶一起参加了他的开学典礼。“我们这次是特意送他上学的。”宁博的妈妈说,从宁博上幼儿园开始就送他了,一直送到大学,看着他成长。宁博妈妈说,接到学校的邀请函特别高兴,9月10日他们就到了厦门。“我不仅要参加他的开学典礼,还要参加他的毕业典礼。我没有上过大学,他上大学圆了我的大学梦。”她说,家里很多人都想来看看孩子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说法

有家长陪伴并不代表不独立

让新生体验亲情培养责任感

乐动网页版发出的邀请函,给了家长们陪送的最好理由:“送孩子上大学是一次难得的亲情旅行,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亲情体验。”

乐动网页版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家长陪孩子入学,见证他们成长中的难忘时刻,这样的亲情体验越来越少了。“具有浓烈亲情观念的人,才能体恤社会、关怀他人,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他说,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有丰富的情感。

“一个学生能否独立和入学时是否有家长陪伴,并非是正相关关系。相反,一次特别的陪伴却可以让学生和家长都有一次特别的成长。”校方表示,家长无法陪同上学的,学校会让校园志愿者提供更多帮助,让新生不会觉得孤单,到了学校就像到了家一样。

……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50915/201509/t20150915_4641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