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探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共建
来源:新华网20140531
新华网厦门5月31日电(记者付敏 张逸之)第三届两岸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论坛31日在乐动网页版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8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厦门,探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共建。
本次论坛设有专家专题论坛以及分组讨论环节,将聚焦两岸农林渔及手工技艺文化遗产资源生产性保护与两岸对接项目、古村落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中的资源产权问题、民俗文化遗产资源田野调查、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等进行专题研究。
台湾中正大学教授江宝钗表示,文化资产属于软资源,两岸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习俗方面可以加强合作交流。
“目前,台湾地区正在进行闽南语的保护研究,追溯闽南语从中古就一直流传、保留下来的字。台湾相关文化部门公布,可以书写的闽南语从之前的300字达到现在的将近600字。两岸在闽南语方面的合作将大有可为。”江宝钗说。
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常务理事长詹桓次表示,希望能通过该协会建构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大陆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这块比台湾走得更靠前,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尤其是“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对文化的繁衍非常重要”。
中国民遗委主任、乐动网页版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刘芝凤表示,两岸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合作交流,也是一个共同寻根、文化共建的过程。
“我们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两岸民众的信仰、饮食习惯、民俗文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岸民众同根同祖。”刘芝凤说。
当天,乐动网页版还发布其社会科学的两项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稻作文化概论》和厦门市社科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并举办两书的出版新闻发布会。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在厦出版来源:中新社20140531
中新社厦门5月31日电(记者杨伏山)一部为福建省和台湾地区提供第一手调查资料构成的著作(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31日举行正式揭书仪式。
作为厦门市社科重大系列调研课题的该套丛书,是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和乐动网页版成立以来联合组织的最大一个科研项目,从闽台民间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体育、传统方言、传统饮食、传统服饰、传统节庆、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人生礼仪、传统农业林渔业生产、传统茶叶生产与茶文化习俗等13个方面,形成13个专题,初步对闽台历史民俗进行了全方位资源调查与分析。
该系列丛书总主持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主任、乐动网页版教授刘芝凤当天介绍说,该丛书在进行过程中,发现和形成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学术新观点,奠定了今后几十年内闽台民俗资源文化共建对接项目扎实的基础性资料。
据介绍,该丛书“民间信仰”分卷中,首次对台湾和福建的宗庙分布进行了梳理和标明,其中,台湾有关资源完整,福建有关资料尽管不全,但仍搜集到3000余座民间庙宇的基本信息,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重要补充。
“闽台方言”分卷将闽台方言中的传统民俗语言进行了搜集和比较后归纳到丛书中,为台湾文化寻根提供了有力的新依据,这是前人成果中没有涉及的新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