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杨建新应邀来校作题为《新时代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探索》的专场报告。他分享了清华大学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程训练,构建育人生态的经验。报告会吸引了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集美大学以及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师们参加。我校工训中心负责人主持会议。
杨建新主任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课程体系,探讨了工程训练在不同历史时期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工程训练的转型与发展。他重点阐述了清华大学“项目驱动,创新工程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分享了在工程训练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以及AI赋能工程训练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实践经验。杨建新主任强调,工程训练课程应“突破传统制造的局限,融入最新产业知识”,而通识教育课程则应“无学科门槛,但需具备深厚的学理基础”。在互动环节,杨建新主任回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关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定位、课程改革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等方面的问题。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继芳也向大家介绍了该中心的特点和发展状况。(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