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院以党建引领“3I”工作法赋能产教生态圈
发布乐动网页版:2025-05-09阅读量:

近年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紧跟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创新驱动(Innovation)、系统集成(Integration)、迭代升级(Iteration)‌为核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3I”工作法,打破“政产学研用”融合壁垒,促进党建链、产业链、育人链、创新链“四链”的深度融合,构建产教生态圈。

创新驱动,探索“党建+多元场景”融合新模式学院积极响应校党委“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服务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理工行动年”等号召,汇聚战略发展之势、产教融合之力、协同育人之优、价值引领之能,持续构建“党建+多元场景”融合新模式。与宏发股份、厦门信息港等企业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通过院系协同、支部联建、师生联创等模式,有组织地将党支部建设嵌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厦门产业发展、服务地方文明创建等工作中。深化“校企六联合”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主体、双环境、双师资”育人机制,持续开展“走进企业,以行促思”系列活动,将“企业高管授课+企业现场学习”有机结合,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与“企业文化引导课程”,强化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

院企开展党组织共建系列活动

院企签订党支部共建协议

系统集成,打造“党建+四链融合”生态共同体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凸显跨界合作效能,构建“学科+专业+人才+平台+项目”五位一体机制,着力打造“四链融合”生态共同体。长期推行“三三三”制,校企联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就业实践基地,共谋项目联培、技术共研、成果共享,依托学院专业,学校获批教育部“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首批建设单位(福建省唯一)。统筹搭建“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平台,与宏发股份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成立“宏发智能电器技术研究中心”,在集美区支持下组建“电气工程创新发展共同体”。邀请行业知名人士与企业精英加盟育人队伍,通过“支部书记话成长”“专业负责人话学涯”“企业精英话职涯”等活动,推动校企价值观对接、师生价值观互嵌和工匠精神培育。党员教师仲训杲、宦智杰、李昱泽、杨永宽、孔祥松等与企业深度合作,带领研究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相关成果被中新网、新福建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入选教育部“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首批建设单位

企业职涯导师李婷与同学们分享职业规划经验

党员在国际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迭代升级,推动“党建+靶向赋能”高质量发展动态匹配产业、行业和企业“创新—科研—人才”需求,构建需求共研、资源共建与成果共享机制,以师生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等为载体,以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为生力军,打造党建引领的校地联动、产教融合、品牌联建发展矩阵,推动产学研用“靶向赋能”。福建省人大代表、电气学院教授陈丽安10余年来带领研究生定期赴厦门电力电器龙头企业交流,拓宽学生眼界与就业渠道;孙园、付荣、张强、郭翰林、李平凡等学院党支部书记主动带领师生深入国家电网(华东分部)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张达敏等党员教师与清华大学、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和厦门科司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等,构建数据中心电源智能管理技术体系,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相关技术应用于企业产品,累计形成产值逾19.7亿元。2024年,学院企业横向项目到帐经费达1300余万元,位居全校第二,人均科研绩效位居全校第一。此外,学院还联合多所“双一流”高校及在厦龙头企业联合申报厦门市重大项目、揭榜挂帅项目以及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取得丰硕成果。

福建省人大代表陈丽安教授带领学生参访企业

近3年来,学院获得企业捐赠的教育发展基金总额、仪器设备总值以及奖学(助)金、奖教金的获益面、学科竞赛冠名、共建实验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位居全校工科学院前列;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同行专家肯定,教学成果突出,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培养的学生具有高竞赛率、高就业率、高考研率、高满意度的“四高”特征,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等特点深受行业和企业欢迎,得到ABB、宏发电声、施耐德、科华数据等龙头企业高度肯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